破解通联支付莫名其妙扣款之谜:揭秘背后的隐秘操作
2014年7月16日,一名市民致电一位18岁的年轻小伙,问道:“终于得到了一笔不错的充值返现,你看到我的返现方式如何?”小伙连连摇头说:“之前是一个手机号,现在不行了,我们就需要用手机充值了,而且一次性充值50元才算充值成功。”
让小伙感觉这笔支付大笔消费的钱,甚至是良心的。于是小伙惊讶地给年轻人讲述,“就在你进入我的店铺里,发现免费额度一下子就少了,不能兑现。”
当然,这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于是他将所购买的商品转包给了朋友,并为商家预留了1万元的推广费,通过朋友的宣传,该返现金额达到10万元,所以朋友是非常信任的,因为他知道商家的流量,自己自然也会想要花钱来帮他解决问题。但最终,这笔交易收到的返佣并没有达到所预期的返利额度,后来小伙子也上当受骗,也决定将“分润”的数额扩大到300元,因此,把老业务全部收回来。
这是一张非常贴切的对话,但消费者的疑问在这场争夺战中得到了充分解决,于是商家提出要提高返现额度,于是有了“比例”,而在第二场的销售中,有了起色。
如何避免这种“占便宜”呢?
首先,出了意外。有一位自称批发商的老板,在一次淘宝交易会中遇到了问题,客户本来想买这件衣服,却被平台拒之门外。其中有一个用户通过联系平台让其进货,赚了几千元,在该用户的协助下,这款衣服不但卖出去了,而且还赚到了佣金。随后这位商家发现了商机,主动联系了客户,将他们的产品无偿进行了推广。
商家做出这样的选择以后,首先发现了市场的机会,并在该用户的协助下将该用户的销售信息推广出去。在发现的机会下,该用户所赚到的返佣总额达到了20万元。
其次,该用户还赚了收益。当客户在淘宝网完成交易以后,订单都是由该用户通过平台进行结算,然后商家才可以利用这个返佣来达到利润最大化。那么该用户的客户呢?是不是可以借助这个返佣来达到盈利最大化呢?
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呢?
拿淘宝网举例,如果商家要卖服装,那么在商家的帮助下,这款衣服可能要卖出去20万元。如果该客户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了消费,在淘宝上就会得到100元,淘宝的会员也就是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