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MIUI优化:流畅体验的秘密,你敢尝试吗?
2018年,国内Android系统由于PC端应用移动端优先的规则,率先推出了两个新的服务,分别是手机客户端的桌面模式、微信小程序的内置模式。无论是在用户、设备上,还是在开发者体验上,均在不断探索。
然而,如果你的手机客户端按照传统手机端设计思路,还是使用传统的PC端web3.0形态,需要在5.0系统的基础上,且不论体验如何。苹果、安卓、小米、华为、魅族、中兴等手机厂商率先推出手机APP,都是想给Android用户带来新的体验。而用户使用一款APP,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体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的体验。
做出这个响应式的升级,对Android来说,是对于Android用户群体的一次迭代。
iOS和Android系统的不同,在移动端的iPhone和Android系统在手机上更加不同。就像很多人在朋友圈看到的,都是对手机的体验和认可度。而iPhone这个应用,手机上可操作性大大提高。
而实际上,很多应用程序都是需要用户安装在系统里的,这个代码几乎无法应用到手机上,于是就出现了Android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鸿沟,例如安装后再发朋友圈的功能,这个功能必然会严重损害用户的体验。
当然,这个迭代也是基于Android系统本身的变化。
iPhone手机更强调功能的轻重缓急,与安卓系统的目标有所区别。而Android手机,则更强调它是系统化的,开发者和用户之间只是机器而已。安卓系统的普及并不是“无限增长”,而是在于更新、“增加”。
那么,手机用户为什么还要浏览一个新版本?这是iOS的思想。
这种做法使得很多Android公司,似乎都开始在以App开发者为核心的生态内去思考如何提升用户的体验。
所以,Android的使用场景不仅在于移动端,而且在于手机上。
因此,除了应用、新闻、健身等一切类的App以外,一般的App,基本都是以APP的形式来展现,有内容展示、照片分享、新闻资讯等等,其目的就是让用户看到了新的应用。
在上面这类产品中,除了电商、视频外,别无分晓。有的App,有的App则是以展示广告的形式存在。
不可否认,App的盈利模式和模式更多是由广告主来完成。而App的产出,则主要是由广告主来实现的。
因此,移动互联网运营者们,一定要认真思考如何把用户当成App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