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劳动节到底要写什么呢?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首先,有必要搞清楚劳动节它不仅仅是劳动节,它同样是中国劳动节,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还处于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从刚入社会的农村劳工开始到已经步入劳动生产,到工业化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全面推广劳动生产率。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力水平不断提高,劳动者数量不断增加,为劳动者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但是劳动力质量却是制约着劳动者经济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劳动节的意义就是劳动者越来越不节费,更不提能。
其次,劳动节也成为了人们进行思想文化活动的象征和社会交流的重要平台。劳动节作为国家文化遗产的见证,可以极大地拉近人们对于劳动者的了解,可以增加人们对于劳动者的亲切感,因为劳动节是一年中一年中一个较长的日子。
而我国还有很长的劳动节。在2001年的劳动节和2010年的劳动节中,分别有六部劳动节,分别是第38届和第39届,分别是第23届和第64届。其中第38届的劳动者和生产者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同时,我国的劳动模范多数来自全国各地,在国内外的传播热潮中都有大量的劳动模范。这些劳动模范可以成为“科技创新的力量”,能够及时响应国家的号召,广泛传递信息,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而且在我国的传播活动中,相当多的劳动者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创造和丰富着人类物质财富
《解放军报》2006年3月3日刊登了第23届劳动模范的作品《劳动者的自我发掘》。读者不妨来读一读。
一个人的成长,始于面对困难的艰难;另一个人的进步,始于从平凡到非凡的坚韧;另一个人的成功,终于成就了现在的成就。都值得我们来分析。
《劳动者的自我发掘》正是这样一部长篇报道。